接着上篇文章【港股打新渔夫课堂(二)】名词解释,咱们继续讲讲港股打新,上篇讲到如下几个名词概念:
4.1、招股书
4.2、暗盘
4.3、公开配售/国际配售/回拨
4.4、保荐人
4.5、账簿管理人&稳价人
4.6、基石投资者
4.7、绿鞋
以上内容如有需要,可自行查看历史文章,下边接着做名词解释:
4.8、入场费
即申购一手该新股的最少资金,港股不同股票每手的数量不一样,每支股票的入场费在券商app里可以查到。公开市场认购新股的入场费=招股询价上限*一手股数(数据不定100-10000都有可能)+中签费(1.007%)+认购手续费(0-100)。
4.9、甲/乙组
主板上市的新股(非08开的创业板),会将公开发售部分等分成2部分,例如某股票未回拨前,甲组分得5%,乙组分得5%,国配分剩余90%。申购总额超过500W自动进入乙组。甲组和乙组独立分配股票,如100股,给甲组50,乙组50,这样可以保障即使乙组大佬资金再多,也不会抢占甲组散户的筹码。乙组并非走国配渠道,一样走公开配售。机构投资者同样可以到乙组进行申购。
引申出甲尾和乙头的概念,顾名思义,在甲组的尾巴(资金接近500W)为甲尾,在乙组的头部(超过500W的乙组第一档)为乙头。
需要注意的是,想进入乙组,如使用20倍杠杆券商,并非只存入25W*20倍达到500W就自动进入乙组,因为每支股票的乙头档位,手数都不一致,比如移卡乙头875手,乙头需要588W资金,20倍杠杆,本金大约需要30W左右,一般32W本金用20倍杠杆,乙头是相对稳妥的。
乙组一般最少可以拿到一手,和甲组一个道理,如果股票得到大资金看好,大资金都上乙组,乙组竞争会更激烈,就会导致乙组拿货未必比同等资金放多甲组划算。反之,确定性不强的股票,上乙组会拿到非常多的股票。
例如沛嘉:乙头400手也很可能只拿一手,和甲组200手一个效果,那200手就是浪费。
反例就是一些小盘股,例如RITAMIX(01936),没人敢上乙组,如果你敢上乙组,拿货率就会超高,乙头中签率高达65%,对比下这个票的甲尾和乙头:一手2424,用30W上20倍杠杆进乙组,能拿到1480手,市值360W,也就是跌个10%就平仓,最后这个票走妖,暗盘涨62%,首日涨176%,拿30W,一天赚600多W,一夜暴富原来就是这么简单,但一般人参与不了这个,等于花30W买张600W彩票,和赌博无疑。
举这个例子不是让大家这么玩,就是为了说明,杠杆是个双刃剑,用了杠杆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拿货几率,同样也要冒着平仓风险。
同样预测中签率也是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什么不建议参与国配,就是因为用了国配,我们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拿到多少货,也就不知道要承担多大的风险,但是只是参与甲乙组申购,大体根据孖展情况,融资总额,入场费情况可以估算自己能拿到多少货,风险相对可控。
4.10、顶头槌
公开配售部分最大只允许单个投资者认购初始发行份额的一半数量;这种按照最大可认购数量认购的投资者就叫顶头槌投资者;配售结果里最下边那行的大佬,理解为乙尾就好。
比如发行1亿股的股票,初始公开发行1000万股,那么最多只允许单个投资者认购500万股;
把近期顶头槌人数倒序排列,基本涨势喜人,除了移卡这个奇葩,上次统计的超购百倍的10E+大票,他也是近期唯一一个破发的。
4.11、现金/融资认购
现金认购就是使用现金认购,用自己的钱打新,很多券商还是免手续费的,部分收费;融资认购则是指使用券商自有资金或银行资金进行融资认购,券商提供的杠杆常见为10-20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融资申购的身份证号并不在披露易公示的配发结果中公示,所以渔夫这边提供的中签查询工具也是无法查到的,目前仅支持现金认购,可以通过身份证号进行提前查询中签与否。
4.12、一手融
顾名思义,只申购一手也可以融资,这是券商最喜欢的申购方式,既没少收融资手续费(一手融和融100手,这个费用是一样的),还基本不占用自己宝贵的融资额度。对于资金量不够充足的散户,为了提升资金利用率,也是有价值的。
一手融建议只用于入场费超过1W的股票使用。目前大部分的主流券商都支持一手融,一手融未必只融一手,它只是描述在资金未达到股票入场费的情况下,是否仍可使用券商融资。一般传统券商,由于风控原因,往往不支持,互联网券商基本都支持。具体哪些券商支持,可到渔夫网站上自行查询,都有整理且保持更新。
(未完待续...)
2020.5.31